又是一年春,轉眼又到了播種的季節,播種完就是等待收獲了,于是就有了收獲機的存在,下面和新疆玉米收獲機的小編一起來看看收獲機的發展前景吧。
近兩年,農機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,傳統農機甚至進入了衰退期,市場一片蕭條。但在一片蕭條中仍然有亮點,這就是玉米聯合收獲機。
從時間上算,玉米聯合收獲機已經是連續兩年行情看好了,可以稱其為農機行業的信心擔當,那么下半年什么樣的玉米收獲機會熱銷呢?
糧價漲、補貼穩,玉米收獲機形勢大好
1. 玉米價格繼續走強,農戶消費能力增強
2018年,玉米聯合收獲機熱銷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市場價格堅挺,在局部市場濕糧突破2元/kg大關。從國家統計局數據看,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減少27萬hm2,且由于單產減少,導致產量同比減少174萬t。
但由于需求強勢回歸,2018年總消費量增加1003萬t。很明顯,玉米市場存在產需缺口,農業農村部預測這一數字為3331萬t,這也為2019年的玉米市場和相關機械需求奠定了基礎。
市場實際行情與相關機構年初的預測一致。進入5月,東北玉米價格再度上漲,較4月底上漲20~40元/t。截止到5月13日,全國玉米均價1849元/t,同比漲幅3.86%。
有預測2019年下半年,玉米市場價格總趨勢是穩中走強。
玉米聯合收獲機受玉米行情左右,每年玉米價格走強,玉米聯合收獲機需求會增加,價格越高,對高端機型需求比例更大。
2. 補貼政策傾斜支持,玉米機底氣十足
從2019年公布的補貼目錄可以看出來,各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等)對大功率拖拉機、小麥聯合收獲機、水稻機采取了抑制措施,具體表現是單機補貼額度降檔或調低,而玉米聯合收獲機仍是補貼政策的寵兒。
河南、山東和吉林是玉米種植大省,同時也是玉米聯合收獲機銷量大省。筆者特意對比了這3個省的補貼情況,從2018年和2019年補貼數據對比可以看出,山東省補貼政策保持穩定,河南省普遍調高了單機補貼額度,吉林省則有升有降,對市場上保有量少的增加了補貼,整體保持穩定,并且明顯支持玉米聯合收獲機。
雖然還有一些地區沒有公布2019年補貼目錄,但從大趨勢看,對玉米聯合收獲機仍是重點支持。
玉米收獲機生產企業新動向
近期筆者采訪了玉米收獲機行業的一些經營管理負責人,從中發現了行業的一些新動向。
1. 理性經營,生產組織平順
從發動機、液壓件、膠帶、濾清器等核心配套廠家了解到,2019年上半年,玉米聯合收獲機廠家生產計劃都非常保守,雖然普遍對行情持樂觀態度,但根據前幾年備貨量大導致壓貨的教訓,2019年很少有企業提前大量備貨,核心部件采購量同比下降40%左右。
當前玉米聯合收獲機市場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,補貼政策不會有巨大變化,市場需求也不會大起大落,所以玉米機企業對市場的掌控能力在提高。再加上產能普遍增加,所以企業并不著急在上半年大量備貨,一般都安排在下半年政策明朗之后再大量生產,所企業的生產組織會更加有序和平順。
2. 產品系列化、全面化
面對傳統摘穗機、摘穗剝皮機白熱化競爭,勇猛、巨明、金大豐、中聯、雷沃等主流企業都在進行同心多元化的產品拓展,系列化、全面化趨勢明顯。
一是系列化發展。巨明、勇猛、金大豐、雷沃都有摘穗、剝皮、籽粒收、青貯收、山地收、收獲秸稈打捆一體等全系列的產品。如巨明擁有摘穗型、摘穗剝皮型、青貯型、籽粒型、鮮食型、莖穗兼收型全系列產品,按行走方式又有輪式機和履帶機,按使用環境分為中原型、東北型、西北型、山地型等,凡是用戶需要的都能滿足。
二是多元化拓展。這是聯合收獲機行業的亮點,也是近幾年有成效的成果,如中農博遠主推辣椒收獲機、巨明推出打瓜收獲機、鄭州中聯的花生聯合收獲機等。這些企業利用玉米聯合收獲機的底盤技術和相關的技術平臺,開發出各種聯合收獲機,為企業發展拓展了生存空間。
3. 技術進步,配置升級
玉米聯合收獲機行業用戶消費升趨勢明顯,產品向大型化、高效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發展。整體看,2019年玉米收獲機呈現出技術進步和配置升級的特點。
4. 營銷差異化,工具創新化
玉米聯合收獲機歷來都是農機行業同質化競爭的重災區,價格戰、賒銷式營銷和惡性競爭現象長期存在。企業必須跳出產品和價格競爭的窠臼,實現差異化,達到營銷創新。
以上就是玉米收獲機的發展,下期新疆玉米收獲機的小編帶大家了解怎樣的玉米收獲機更獲好評。